
目前,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多哈谈判正处于一种微妙的僵局状态,未来的结果仍难以预料。
巴基斯坦态度坚决,明确表示必须清除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,甚至发出了“不允许恐怖分子安稳存活”的强硬言辞;而阿富汗塔利班虽然派出了国防部长等高官参与会谈,以示诚意,但他们在国内的武装力量难以控制,同时也十分担心,如果谈判破裂,巴基斯坦可能会封锁边境、施加经济制裁,这将严重影响阿富汗的重建进程。
停火协议形同虚设?两国的谈判过程中,双方都在进行着“边打边谈”的操作。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矛盾,根本上源于恐怖分子的活动。近年来,巴基斯坦面临着多个被取缔的极端组织的困扰,像“古尔·巴哈杜尔集团”等这些组织,已经藏匿在阿富汗境内,并时不时越境对巴基斯坦进行袭击,炸军营、埋炸弹,致使巴基斯坦边民深受其害,生活在恐惧之中。到了10月中旬,巴基斯坦终于忍无可忍,发动空袭,打击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营地,造成六七十人死亡;接着,双方就互相放出狠话——塔利班也发起了对巴基斯坦边境哨所的袭击,称巴基斯坦是挑起事端的一方。幸运的是,尽管双方言辞激烈,但并没有将冲突升级。10月18日,双方刚刚延长了48小时的停火协议,并在19日派代表团前往多哈进行谈判。巴基斯坦强调“我们不想升级局势”,而塔利班也表示“愿意谈判”。然而,停火协议看起来并不牢靠——巴基斯坦信息部长公开指出,在过去的48小时停火期间,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仍然在计划偷袭,结果被巴基斯坦的安全部队打退;塔利班方面也反驳称,巴基斯坦的空袭导致了塔利班人员伤亡。
展开剩余68%最为受苦的,还是两国边境的普通民众。边境两侧的村民因为安全问题,甚至不敢去地里耕种、赶集,有的家庭连牛都不敢放到草场。更糟糕的是,原定下个月在巴基斯坦举行的阿富汗板球赛,由于近期的冲突,阿富汗板球队直接退赛,原本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丝娱乐,现在也变得遥不可及。普通百姓的生活在这种局势下变得艰难而无望。
谈判焦点:谁来管恐怖分子?
此次多哈会谈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跨境反恐问题。巴基斯坦的要求非常明确:“阿富汗塔利班必须管控好自己境内的恐怖分子!”巴基斯坦列出了“黑名单”,包括那些隐藏在阿富汗境内、专门对巴基斯坦进行袭击的恐怖组织,如“古尔·巴哈杜尔集团”和“哈菲兹·古尔·巴哈杜尔集团”。巴基斯坦指责这些组织背后可能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,并要求塔利班必须采取“可见的行动”,而不仅仅是口头承诺。然而,塔利班也有难言之隐。自塔利班重新掌权以来,阿富汗局势仍不稳定,许多武装团体无法完全受到塔利班指挥。塔利班发言人曾表示:“我们想要管理这些武装力量,但并非所有团体都听从我们的指挥。”这次塔利班派出了国防部长和情报局长赴多哈,或许是为了表明“我们已经在尽力,但需要时间”。两方都明白,问题不能再拖下去。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明确表示:“我们不会允许恐怖分子在阿富汗安稳生存!”这一言辞的潜台词是,若局势得不到控制,巴基斯坦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军事行动。塔利班当然明白,如果继续激怒巴基斯坦,可能会导致边境封锁或经济制裁,进一步拖慢阿富汗的恢复进程。
在这一关键时刻,卡塔尔作为调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卡塔尔在中东和南亚地区的调解事务中积累了丰富经验,已经多次扮演了“和事佬”的角色。这次谈判中,卡塔尔也在两方之间积极沟通,甚至建议两国先共享情报,联合打击一些重点恐怖团体,再商讨长远的管理机制。
和平不是口号:百姓渴望安稳生活
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普通百姓所渴望的其实并不多,他们只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:早上能放心送孩子上学,晚上能安心入睡,田里的庄稼能够顺利收割,赶集时能卖点货物。可近年来的边境冲突,让这些最基本的愿望都变得遥不可及。
巴基斯坦的北瓦济里斯坦曾是一个繁荣的小镇,商店满街开张,学校也正常运转,但如今,这里商铺关门、学校停课,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前往城市谋生。阿富汗的帕克蒂卡省情况更为严峻,长期的战争摧毁了基础设施,即使塔利班希望重建,频繁的边境冲突让外资不敢进入,导致许多项目停滞。
更让人心痛的是战争对孩子的影响。巴基斯坦统计显示,边境冲突每年都会造成上百名平民伤亡,其中不少是学生。而在阿富汗的难民营里,许多孩子无法上学,只能跟随家人逃难。这些孩子的未来,直接受到冲突和谈判结果的影响。
结语
多哈的谈判还在继续,尽管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两国都无法继续耗下去了。巴基斯坦需要安全,塔利班需要发展,本质上两者并没有根本冲突。关键在于这次能否落实具体的跨境反恐措施——比如联合巡逻、共享情报以及共同打击一些重要恐怖团伙。
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最好的消息不是短暂的停火,而是能够迎来持久的和平与安稳生活。希望这次谈判能够带来积极的成果,让巴阿边境的风云不再充满战火,而是能吹拂出一片温和的未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