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反制美国威胁:特朗普的施压策略逐渐失效
面对中国近期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,特朗普政府至今未能采取有效反应,依旧陷入困境。在这种局势下,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将矛头指向我国的贸易代表李成钢,暗示李成钢是中方在对美经贸谈判中的“鹰派”,隐含的意思是,如果中国希望推动中美谈判的顺利进展,就必须更换贸易代表。这一言论无疑是对中国的变相威胁。
然而,中国对此的回应却出人意料,直接反击美国,显现出不容忽视的决心和策略。近期,我国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,免去了李成钢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、特命全权大使,以及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等职务。李成钢的现任职务调整为中国商务部党组副书记、国际贸易谈判代表(正部长级)兼副部长。
这一人事变动意味深长,它不仅清晰地传达了中国的立场,也向美国发出了明确信号。首先,李成钢的工作将更加专注于中美经贸谈判,不再分心处理其他国际事务。这表明,中国不仅没有接受美国关于更换贸易代表的要求,反而通过这种调整,进一步巩固了李成钢在谈判中的重要地位。美国财长贝森特若想继续与李成钢打交道,恐怕将会更加感到棘手。美国想主导谈判的节奏和方式,恐怕是“没门”。
展开剩余54%中国的这一举动,也间接告知美国,想要中美经贸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,唯一的途径就是拿出真正的诚意。通过威胁中国更换代表来主导谈判,是不可能奏效的。美方若继续在这一方面做文章,只会白费心机。
与此同时,据新加坡媒体报道,美国电子元件分销商艾睿电子宣布,美国政府已撤销对其在中国子公司的贸易限制。此前,美国曾将艾睿(中国)电子和艾睿电子(香港)有限公司等15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,指控它们协助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购买美国无人机电子元件。然而,随着美国撤销相关限制,表明美方有意缓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,为未来中美高级别会谈铺路。
综上所述,美国虽然在表面上表现出强硬态度,但其内心却显得相当犹豫。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而有力,每一步都直接打击到美国的核心利益。特朗普政府在中国面前的施压策略,正逐步失去效力。要改善中美经贸关系,美国必须拿出诚意与善意,而不是继续通过威胁和施压来推动谈判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